我見到她之前,從未想過結婚。我娶了她幾十年,從未后悔娶她,也從未想過還要娶別的女人。
——錢鍾書
民國時期,戰爭頻繁,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尤其是遭遇軍閥混戰和日寇入侵,給那個時代留下了傷痕累累的印記。唯獨民國愛情,成為了那片天空中烏云也無法遮擋的亮麗風景線。而一代才子錢鍾書和一代才女楊絳的愛情,便是那個時代愛情風景線中最亮麗的一抹。
錢鍾書夫婦
1911年,楊絳出生于江蘇無錫的一戶書香門第家庭。父母極為重視對孩子的教育,所以她從小在良好的文化氛圍中長大。
1928年,楊絳以優異的成績從女子中學畢業。此時的她意氣風發,一心想要報考清華大學,可是由于清華大學剛剛招收女生,在南方地區還沒有名額。
無奈之下,楊絳只好報考了東吳大學。到了大四的時候,由于學潮問題,東吳大學停課。一心求學的楊絳思考再三后,決定前往北平,到清華大學當借讀生,正是這樣的一個決定,碰到了自己攜手一生的伴侶。
楊絳剛到清華園時,錢鍾書已經是學校里面有名的大才子了,冥冥之中錢鍾書在清華園召喚著楊絳。
民國時期的清華園
兩個人第一次相見的時候,源于彼此朋友間的一次聚會。當時的錢鍾書身穿一襲青衣大褂,書生氣息溢于言表,身上充滿了年輕人的蓬勃朝氣。
當朋友介紹錢鍾書的時候,開著玩笑說他已經訂婚了。
這本來只是一句話,錢鍾書聽后卻急了眼。他連忙解釋道: 「我沒有訂過婚,這是他們開玩笑的,你不要聽他們的。」
作為學校里的高級知識青年,錢鍾書本可以不用那麼緊張,更不必做過多的解釋。只是因為,在他看到楊絳的第一眼,就深深的被這位美麗又氣質脫俗的女子所折服。
楊絳冰雪聰明,蕙質蘭心,她看著眼前氣宇軒昂的錢鍾書,心中很是喜歡。于是,她大方地說道:「外界傳聞追我的男生有很多,也請你不要相信。」
錢鍾書和楊絳
楊絳的這一番話,相當于間接表白了。突如其來的愛情,讓兩個處于正好年齡的人,春心萌動。
這次見面結束后,楊絳也體會到了錢鍾書背后的風趣和幽默,他們經常通過書信來表達對彼此之間的愛意。一次她寄了一封信,信上 寫道:
「慫」
錢鍾書收到后,也僅僅回了一個字:
「您」
原來,兩個人玩起了文字游戲,將字的上下拆分,表達出了兩個人的心意。楊絳的意思是在詢問,錢鍾書的心中藏著幾人。
錢鍾書的回答也很巧妙,寓意為「我的心中只藏著你一個人」。
不久后,兩個人正式確定了情侶關系。在交往的過程中,楊絳的內心被完全地感化了,認定此生只有一人。
年輕時候的錢鍾書
兩個人交往后,并沒有陶醉在花前月下卿卿我我,消磨時光,而是在學業上互相幫助,心靈上默契地交融,文學更是成為了他們之間愛的橋梁。
眾所周知,宋明理學家主張「存天理,滅人欲」。可是錢鍾書卻化腐朽為神奇,把理學家那些道貌岸然的語錄點石成金,變成了自己的愛情宣言。他在給楊絳的書中寫道:
「除蛇深草鉤難著,御寇頹垣守不牢。」
錢鍾書將自己的相思之情比作蛇入深草,內心動蕩不安卻又令人捉摸不透。內心的城堡已經被愛的神箭攻破,無法把守,來表達自己對楊絳的愛意。
1933年秋天,錢鍾書從清華大學外文系畢業,來到了上海光華大學任教,而楊絳則繼續留在北京讀書。在這期間,錢鍾書變成了一個多愁善感的詩人,創作了不少具有李商隱風格的愛情詩作,來表達自己對楊絳的思念。
楊絳與錢鍾書
雖然錢鍾書和楊絳兩人通過書信談情說愛,可實際上雙方父母都不知情。
有一次,楊絳給錢鍾書的一封書信,被錢父錢基博拆開了。剛開始,錢父以一副大家長的姿態說道:「我這兒子真出息了,竟然背著我在外面找了女朋友。」
讀著讀著,錢鍾書的臉上變得喜笑顏開。他看著書信上那娟秀的字以及精妙的文筆,不禁連連地稱贊道:「好啊,就她了。」
錢父非常欣賞這個楊絳,他直接提筆回信加了一把助推,希望楊絳能夠好好照顧自己的兒子,還安排自己的兒子去楊家提親。對于錢鍾書這樣的女婿,楊家很是喜歡,兩個人就此訂婚。
1935年初,錢鍾書完成了光華大學任教的服務期,參加了出國留學考試。考試分數出來后,楊將以第一名的成績獲得了前往英國留學的機會。錢鍾書向未婚妻楊絳提出要求,希望能夠陪自己一起出國。
錢鍾書
楊絳知道錢鍾書從小生活在優越的環境里,不善于打理自己的生活,如果一同前去的話,還可以幫他打理生活。為此,兩個人決定在出國前結婚。
1935年7月,在眾人的祝福下,兩個人走進了婚姻的殿堂。踏入婚姻后的錢鍾書,自己走入了圍城,卻在婚后和楊絳活出了愛情最美好的模樣。
結婚后不久,楊絳就陪著丈夫遠赴英國牛津大學研究西方文學。他們在海上整整漂流了一個多月。兩個人之間有著說不完的悄悄話,日子過并平平凡凡。
來到英國后,兩個人租住了一名愛爾蘭人的房子里。搬到新居后的第一天早上,楊絳由于搬家勞累沒有早早醒來,而一向不善于打理生活的錢鍾書大顯身手,將自己親手做的帶有黃油、果醬、蜂蜜的「西式早餐」,端在了楊絳的跟前,這一切讓身處異國他鄉的楊絳感到滿滿的幸福。
但是 ,料理日常生活瑣碎的人還是楊絳。當錢鍾書埋頭寫作的時候,楊絳操持了所有的家務,她不僅讓丈夫安心埋頭讀書,而且還成為了對方的第一個讀者。
楊絳在陪伴著丈夫
美好的愛情總是相互的。
雖然錢鍾書不善于打理生活,可也會經常抽出時間陪妻子去菜市場買菜,有的時候還會偷偷地躲進房間,幫助妻子洗衣服,來分擔她的辛勞。
1937年5月,女兒錢瑗出生。躺在醫院里的楊絳由于身體虛弱,無法照顧錢鍾書的飲食起居了。這段時間,錢鍾書可是沒少惹麻煩,哪怕是在楊絳最需要照顧的時候也不例外。
有一天,錢鍾書慌慌張張地來到醫院。他委屈地對著楊絳說道:「我打翻了鄰居家的墨水瓶,還把房東家的桌布給染了。」
看著丈夫臉上那委屈的表情,楊絳只是安慰道:「不要緊的,我會洗。」
幾天后,錢鍾書又跑到妻子身邊說道:「我把台燈弄壞了。」
妻子聽后,繼續安慰道:「不要緊,我會修的。」
錢鍾書一家人
楊絳的身體逐漸恢復后,便把丈夫所做的種種「壞事」一一地給處理了。
在一個正常的家庭中,里里外外的麻煩本來是應該由丈夫來處理的。而錢鍾書卻只會惹麻煩,但楊絳卻把這些當作樂趣,心中并不氣惱。
作為妻子的楊絳,一直陪伴在丈夫的左右。她既看到了丈夫身上的優點,又看到了缺點,可不管如何,她都一如既往地選擇包容丈夫。
兩個人的日子過得十分甜蜜,可是也發生過摩擦和沖突。有一次,兩個人在討論一個法文的讀音時,各自產生了不同的看法。在爭吵的過程中,楊絳直接「攻擊」丈夫的讀音帶有鄉音,最后這件事情鬧到了法國夫人那里,結果是楊絳贏了,錢鍾書輸了。
錢鍾書一家人
面對這樣的結果,兩個人都不開心,因為雙方在討論問題的時候發生了很多爭吵,還說了一些傷害對方的話。從此之后,兩個人只要遇到意見不和的情況,就會坐下來好好的進行商量,再也沒有發生過類似的事件。
1938年,錢鍾書準備帶著自己的妻女回到國內。在這二十多天的時間里,他們一路上顛顛簸簸,到了下船的時候,孩子也變成了一個瘦弱的小嬰孩,夫妻兩心疼得不得了。
此時的中國大地正在經歷著戰亂,為了保存教育力量,國民政府將北大、清華、南開三所大學遷往昆明。組成了「西南聯合大學」。回國后不久,錢鍾書便在好友的邀請下,來到了西南聯合大學任教,而楊絳則帶著女兒來到了上海。
這段時間里,夫妻二人只能通過書信來傳遞對彼此間的思念。後來,為了追尋妻子的腳步,錢鍾書辭去了西南聯大任教的工作,和楊絳在上海廝守,兩個人過著艱難的生活。
楊絳在陪伴著丈夫
1942年,錢鍾書被一所學校聘為教授,拮據的生活才得到了緩解。在這苦難的歲月里,楊絳積極支持丈夫所做的一切,為了滿足丈夫想寫一篇長篇小說的愿望,她更是甘愿做錢鍾書的「灶下婢」。
在丈夫創作《圍城》期間,楊絳一個人承擔起了做飯、洗衣服等家務嗎,這樣便可以讓丈夫少一些教課的時間,留下更多的時間進行創作。
《圍城》發表后,由于其中的故事生動、逼真,就有人將其看作錢鍾書的「自傳」。一部分心存善念的漂亮小姐以為錢鍾書自己也身陷「圍城」之中,甚至還明確表示要和他做「非同一般的朋友」。殊不知,錢鍾書與書中的人物恰恰相反,他的婚姻生活過得很幸福。
1949年5月,錢鍾書夫婦接到了通知,清華大學邀請他們回校任教,他們從此回到了母校,過起了平凡的生活。在這段時間里,他們除了上課、辦公、開會之外,兩個人總是形影不離,日子過得簡單而又幸福。
20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進入了一個特殊的時期,錢鍾書夫婦遭遇了人生的低谷。丈夫作為先遣隊員來到了干校,而楊絳則繼續留在了北京待命。這段時間,錢鍾書一有空就寫家信,來表達自己對妻女的思念。
錢鍾書夫婦
作為妻子的楊絳,在丈夫的鼓勵之下,表現得十分堅強。最終錢鍾書夫婦二人承受住了所有的打擊和壓力,熬過了那段最為煎熬的時光。
隨著時間的流轉,錢鍾書夫婦由于年齡已高,身體逐漸走向了下坡路。1994年,錢鍾書由于身體不適,被家人送到了醫院。醫生經過檢查后發現,錢鍾書的右腎出現了萎縮性壞死。此時的三年時間里,錢鍾書直到病逝都沒有離開醫院的病床。
丈夫在臥床期間,女兒又被診斷出了癌癥。為了照顧丈夫和女兒,楊絳每天奔波在兩個醫院之間,時間一長,她早已經忘記了累。
可該來的終究會來,1997年錢瑗離開了人世。楊絳在處理完女兒的后事后,又趕緊來到了醫院伺候丈夫。
楊絳在創作
錢鍾書得知女兒去世的消息后,更是悲痛欲絕,身體急轉直下。看著日漸憔悴的丈夫,楊絳在病床前拉著他的手說道: 「我現在沒有其他的奢求,只希望能夠比你多活一年,在照顧人方面,男人不如女人,我只要先保全自己,才能好好地照顧你,爭取夫在前,妻在后,如果弄錯了次序就亂了。」
1998年12月,錢鍾書的生命進入了倒計時。臨終前,楊絳一直陪伴在丈夫的身邊。
期間,錢鍾書進入了短暫的清醒。他緊緊抓住妻子的手,用著微弱的語氣含淚說道: 「這麼多年辛苦你了,你一定要好好活下去。」
楊絳在埋頭創作
不久,錢鍾書就撒手人寰,離開了他深愛的妻子。
錢鍾書去世后,妻子按照他的意愿舉行了非常簡樸的葬禮。當她看到丈夫的遺體被推進火化間的那一刻,臉上的淚水不禁奪眶而出。
錢鍾書去世后,楊絳每天伏案寫作,整理丈夫的書稿。之后,她將留下來的千萬稿費捐贈給了清華大學,用來資助中國的教育事業。
2016年5月25日,楊絳離開了人世,從此一家三口再一次團聚在了一起。
錢鍾書夫婦
從前車馬很慢,一生只能愛一人。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還沒有等到兩個人互相了解,就已經結束了,讓人越來越看不明白。不管如何我們始終都相信,現在總有一個人會歷經千難萬險,來到我們身邊,把最好的一切都留給你。
代表者: 土屋千冬
郵便番号:114-0001
住所: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
資本金:2,000,000円
設立日:2023年03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