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資汽車是真正「內卷」問題的陣營,五大車系綜合市占率現在勉強穩定50%,也就是德系、日系、美系、韓系、法系歸攏包堆也就占了產銷量的一半,另一半當然是自主汽車;國產汽車裡的銷量支撐其實只是部分一線品牌,所以陣營內的競爭並不是非常激烈,現在需要的是拿回被外國車企搶走的市場份額。
所以合資陣營的內卷相當嚴重,那麼哪個車系的實力強,誰能撐到最後、誰又會被提前淘汰出局呢?
圍繞這個問題的五個車系用戶展開了「曠日持久」的激烈討論,然而大都是缺乏理智與常識的扯淡,比如德系車的技術是日系車玩剩下的、美系車最差、法系車最強等等,這些說法都有相當的局限性。這個五個車系的排名要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要回顧到上世紀上半葉。
排序為:
德系
美系
日系
其他也就沒了。
從一戰到二戰階段工業實力最強的確實是德國,這是不能否認的事實,類似于戴姆勒、寶沃等知名車企打造的家用汽車和納粹戰車都是評價很高的;同期的蘇聯、美國、日本製造的標準都要低一些,不過美國從一戰結束後就開啟了一種新的發展(掠奪)模式,二戰階段的美國製造異軍突起。
不論從軍武領域還是在汽車領域,二戰時期的美國都進入了瘋狂發育的階段,在汽車領域裡參考知名度最高的威利斯Jeep即可,這台車被視為盟軍取勝的三大利器之一;其他諸如航空母艦、飛機引擎也都逐步接近世界領先地位,其中某些知名飛機引擎正是出自福特等車企之手。
大發戰爭財的美國至此不容小覷了,不過真正的轉捩點還是德意日的陸續戰敗,在德國戰敗後美國從德國帶走的不僅有大量的「常規戰利品」,還有大量的工程師團隊;至此德國以至于整個歐洲的汽車工業和重工業都受到了重創,一度達到一蹶不振的程度,而美國汽車工業則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現在可以進入第二個階段了,排序其實至今都沒有變化。
美系
德系
法系
日系
韓系
美國汽車工業在二戰後的成長速度非常誇張,成果也非常理想,這是不能否認的事實;德國的汽車工業則先後因多個知名企業因參與納粹的戰爭而被摧毀,在廢墟裡想要重新站起來必然需要很長的時間,期間又先後經歷了歐洲的經濟危機和石油危機,于是導致數十年來都沒有恢復元氣。其中現在看起來牛皮哄哄的寶馬幾乎于1959年破產,寶沃破產消失,奧迪在淘汰二衝程階段的節點甚至連四衝程發動機都造不出來,依靠戴姆勒的發動機才苟喘下去,最終以大眾汽車為首組建的新汽車聯盟得以喘息。
不過真正讓德系車恢復元氣的還是開拓亞太市場,說白了就是中國汽車市場化需要借鑒外國汽車工業供應鏈體系的建設經驗而不得不引進一些外企,其中大眾集團等德系車企開出的條件沒有那麼苛刻,所以才選擇它也成就了它。但隨著中國汽車工業的崛起,最終「埋葬」德系車的也會是中國汽車品牌集群。
法系車是個比較有意思的存在,它的牛皮同樣吹得很大,但是不論德系車還是法系車在美國賣不動,法系車甚至早就退出了美國市場;其實美國市場至少在燃油車時代就是技術的試金石,在美國賣不動的車肯定是水準不高的,或者是水準不高還要定出高價格的。歐系車的技術已經步入美國車企,法系車又只能定位低端——前置前驅車是經濟危機和石油危機催生的產物,它的特點是製造成本低,質量小會比後驅車省油,但是駕駛質量也遠不如後驅或四驅車;而發明前驅車的是雪鐵龍,而在二戰結束之前的雪鐵龍前驅車是不受待見的,直到二戰後歐洲的整體經濟下滑(在美國的明槍暗箭下)才讓市場逐漸接受了這種車。
所以法系車的定位始終不高,技術水準在歐系車企裡應當在德系之下,比義大利和英國的排名還要低。
日系車的水準究竟如何呢?
日系汽車工業的標籤就是「造假」,有些人說日本有某某百年車企,這些車企都是百年造假車企;不過這些不重要,重點在于日本二戰後基本成為了美國的走狗,各方面還都受到美國的打壓。尤其是在工業領域,日系車裡知名度最高、也被視為高端車的是豐田蘭德酷路澤,殊不知這台車是山寨的威利斯Jeep,是在朝鮮戰爭的時候日本為美國往朝鮮戰場輸送戰車的時候仿製出來的。
其實日本的汽車市場體量很小,技術研發投入也不會很大,主要重心在于美國市場;可是美國就像是「日本的質子」,它封印了日本的工業發展的極限,所以日系車企最終都淪為了美國市場廉價汽車的代工廠。說白了是福特林肯、通用汽車、克萊斯勒等美國車企不造低端車,這點倒是與英系車相似,只不過車輛的定位也沒有高到脫離個人用戶市場的程度;這些高端皮卡或豪華越野車面向的是美國精英層,那麼美國大量的零資產和負資產用戶要選什麼車呢?
巨觀的看待歐美的關係,美國是明裡暗裡都在打壓歐洲的,所以選擇歐洲車企並不現實;所以日本就成為了廉價車代工廠,扮演同樣角色的其實還有韓國車企。
韓系車的定位一直以來都是最低的,不論技術水準還是品牌形象,朝鮮戰爭後的韓國才初步得以發展,其起步最晚且獲得的資源支持最少;而韓國的財閥體制又非常病態,這不是一個有利于發展實業的模式。所以韓國汽車品牌基本都完蛋了,只剩下現代起亞在給歐美市場打造一些廉價代步車。
這就是五個車系的特點,說白了在「洋品牌」裡如果有慕洋心態的話,那麼美國還是在燃油車時代裡的汽車行業的霸主,歐洲與其「相愛相殺」但定位低,日系和韓系車實在是上不得檯面的狗肉;不過現在的格局又不一樣了,排名應當是這樣的。
中國汽車品牌
美系
其他
這是屬于電驅的時代,在以美國為首的燃油汽車巨頭們還沉浸在內燃機的幻想中時,中國汽車工業提前十餘年佈局了電動汽車供應鏈體系的打造;各大企業在核心三電和晶片的研發方面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一直被封鎖的晶片也實現了突破。
所以我們是具備全球最完善的電動汽車供應鏈體系,同時也是具備最完全工業體系,可以輕鬆打造出來優秀的電動和插混汽車;最終應當會是華系車後來者居上,內卷嚴重的五大車系怕是又會結盟,下一輪的競爭會非常激烈甚至殘酷。
代表者: 土屋千冬
郵便番号:114-0001
住所: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
資本金:2,000,000円
設立日:2023年03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