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上有些配置,看上去很實用,但實際上就是繳「智商稅」這就是「買車怪像」。殊不知花冤枉錢買「雞肋」配置不說,一年到頭還用不上一次。
雞肋10、全景天窗!貴不說,還有三個致命缺陷,誰買誰後悔!
但凡買全景天窗就是為了躺在車裡看星星,實際上一年看一次都算多的,關鍵還被噁心到了。
記得有次跟閨蜜自駕遊,夜晚打開全景天窗,邊看星星邊聊女人喜歡的話題,結果一坨酸臭黏糊的東西掉到額頭上,用手機一照,居然是鳥屎,從此全景天窗沒有再開過。
從市場保有量來看,全景天窗配置率不到三成,一般只有頂配車型才有,由于稀缺價格就上去了,有些人加價也要選這個配置,不然覺得不夠大氣。
說全景天窗是花瓶一點都不為過,關鍵它還有三個缺陷:
第一,全景天窗出質量問題只有0次和無數次,煩不勝煩。
全景天窗可不是一塊簡單的玻璃,它由很多部件組成,例如:天窗框架總成、玻璃總成、遮陽簾總成、擋風網總成、機械組總成、全景天窗組成、密封條、遮陽電機、玻璃電機等。
而密封條、擋風網、機械滑軌和排水孔等這些又是保養頻率最高的,一旦疏于打理,就會出現異響、卡頓、開關不嚴實、漏水等情況,搞不好成水簾洞。
第二,有全景天窗,內飾壞得快,駕乘人員也會陷入莫名的煩躁。
太陽的輻射無法穿透金屬外殼,但短波可以穿透玻璃,哪怕全景天窗有隔熱板,也無法100%遮擋,玻璃越大,車內溫度越高,會讓人陷入莫名的煩躁,毒辣的陽光讓駕乘人員被迫在車裡塗防曬霜。
車的內飾基本都是塑膠製品,這些東西最怕陽光直射,長時間照射,容易發黃、出現裂紋,而且汽車老化速率會比沒有天窗的快很多。
第三,全景天窗一旦翻車就是噩夢。
之前影視名人謝大腳,因撞了駱駝後翻車,車就是全景天窗,結果香消玉損一命嗚呼,假如車是全封閉的金屬外殼,可能有生還的可能。
除非全景天窗是防彈玻璃,否則再好的材質,硬度都不如金屬扎實,一旦翻車、或者遭受重物碾壓,基本就是一地玻璃渣,這樣很可能造成二次傷害。
全景天窗除了視野大,幾乎全是缺點,這玩意一旦漏雨就成了泡水車,誰買誰後悔。
雞肋9、分區空調!又不是房車,小小的空間用分區空調就是人傻錢多。
房車、大巴士因為空間大,用分區空調節約能耗還情有可原,可家用車,一般不會超過5米長,空間有限,不管開製冷還是制熱模式,幾分鐘車內的溫度基本一樣,請問多花錢開分區意義何在?
有人說:我怕吹空調風,有分區就可以不用頂著吹。
如果真是這樣坐後排、或者手動關閉最近的出風口就可以解決,為何要多花冤枉錢增加出風口呢?
再說汽車增加分區控制,購車成本增加不說,保養也會麻煩一些,出質量問題的幾率也會增加。
分區空調,除了讓顧客覺得高大上一點,真不知道有什麼用,我就不信汽車工程師自己會買這個配置。
雞肋8、後排娛樂系統!在車上看這個,不暈車的人也會吐。
設計師的想法是,長途行駛,後排人員可以借助這個配置,消遣打發時間,比如說看電影、打遊戲等,可實際上誰用誰後悔。
後排娛樂系統多見于高端車型,如果車主自己是司機,平時壓根用不上;如果請專職司機,車主坐後排,那基本也不會開。因為坐後排的老闆,壓根沒有閒工夫去打遊戲、娛樂,他們要麼在沉思,要麼在抽時間補瞌睡。
正常人長時間盯著螢幕,路況平穩還好說,一旦顛簸對眼睛傷害很大,搞不好不暈車的人都會被搞吐。
雞肋7,後視鏡自動折疊!手動關閉就是幾秒的事,犯不著花錢找罪受。
不知大家有沒有這個感覺,平時汽車停好不折疊後視鏡,汽車很少被剮蹭,可只要把後視鏡折疊,你會發現車門上會莫名其妙多出不少磕碰。
因為不折疊後視鏡,旁邊的車輛和行人面對突突出來的裝置,多少會有距離感而選擇避開,一旦折疊,他們會無意識地貼近,最後汽車難免會受傷。
有強迫症的人喜歡折疊後視鏡,這個無可厚非,可熄火停車幾秒鐘手動就可以完成的事,為什麼要花大價錢買自動的,凡是自動的一旦壞了更換就比較麻煩,購車費用也會高出很多。
雞肋6、定速巡航!在高速上確實能解放雙腳,可是你能克服心理障礙嗎?
很多經常開高速的人,定速巡航確實可以解放右腳,可以說是「懶人配置」。
說句不好聽的,國內的車況,壓根沒多少機會開定速巡航,因為不是在堵車,就是在堵車的路上。就算路況好,長時間讓腳不參與駕駛,人放鬆後容易犯困,可高速眨眼的時間危險就大增,更別說睡著開車。
當然定速巡航畢竟是行車電腦控制,一旦出故障那就防不勝防!
有部電影情節:汽車開了定速巡航,結果速度不但沒有按恒定值來跑,反而加速越來越快,奇怪的是刹車也失靈了,最後還是警車開道、直升機導航,直至汽車把油燒完才停下來。
儘管只是電影鏡頭,但定速巡航畢竟是把生命託付給電腦,總感覺有安全隱患。
雞肋5、大燈清洗!估計設計師平時洗臉只洗眼睛,真搞不懂單獨清洗大燈有什麼用。
這個配置除了裝X,真的不知道用什麼詞來形容。
夏天跑高速,車身前臉會有很多小蟲的遺體,大燈、進氣格柵、前保險杠等都難逃侵襲,可單單清洗大燈,別的位置一樣髒。
喜歡玩越野車的人,大燈可能被泥土遮擋,這時候用這個功能勉強說得過去,可這種水壓對于乾涸的泥土也是無能為力。
再說勤快的人,不會讓車太髒;懶惰的人,哪怕全車有自動清洗功能,估計都懶得加玻璃水。
雞肋4、自動泊車!看似解決女人停車難的問題,實際理想大于現實。
自動泊車剛出來的時候,確實火了一把,讓女司機和對側方停車有心理陰影的人看到了希望,因為再也不用被人冷嘲熱諷了。
可真有這個配置,發現被現實狠狠地打臉:位置好的,它能折騰半天;不好停車的位置,你看著會急出心臟病。
車技好的人,停車壓根不需要什麼自動泊車,只要腦子不笨多開就會有車感,很多老司機倒車只用看後視鏡,連倒車影像都不看了。
雞肋3、座椅記憶功能!私家車概不外借,要記憶幹嘛?
以前汽車少,車屬于稀缺品,會有親朋好友來借車,有時候顧及情面就借了,由于每個人的身高體型不一樣,難免座椅被調動,這個確實給車主帶來不便。
可隨著汽車越來越便宜,只要不追求面子,買一輛代步車沒有想象的那麼難,借車的情況少很多;加上大家的安全意識提高,畢竟車輛借出去,一旦出事後果不堪設想。就算親朋好友沒車,也不會再借車出去,真要用車,車主會主動駕駛幫忙,。
關鍵這個功能效率太低,等它自動調好,手動都結束了。
雞肋2、自動啟停!銷售說省油還環保,但真的不省心。
很多人買自動啟停這個配置,都是沖著省油、環保去的,實際體驗感很差。
如果在大夏天堵車,自動啟停就是噁心的存在,空調一會冷風,一會自然風,要知道三伏天,密閉的汽車沒有製冷,溫度就像坐在蒸籠一樣。
城市道路走走停停的時候,自動啟停頻繁啟動,發動機受得了嗎?能省油嗎?不傷電瓶嗎?
儘管自動啟停有單獨的AGM電池,屬于超纖維材質,可最便宜不低于800元,頻繁開關不到2年就得換一個,油是省了一點,電池更換費也是錢呢。
自動啟停就是最傻的配置,頻繁啟動還增加起動機的負擔,關鍵連續打火的聲音,讓人崩潰。自動啟停,雞肋配置第一名虛位以待!
每個人理解的「雞肋」配置不一樣,我說倒數第一不算數,群眾的眼光才是雪亮的,大家可以各抒己見。
比如說:車載冰箱、遠端溫控開關、後排杯架、真皮座椅等,有人也說它是雞肋,有人又說它是神器。
但就我個人來講,現在上車直接關閉自動啟停,以前電瓶還沒用了2年就無法啟動車輛了,換了瓦爾塔啟停電瓶,一個1200,現在是找地方直接把啟停刷掉,也不用天天關了,真心舒服。
自動啟停不僅廢電瓶,還傷心,更接受不了的是啟停松刹車打火那個瞬間,車子有稍微往前穿的的頓挫感,不知道有多少車主一上車就關閉自動啟停功能的?
買車也算大事,如果想避免後期後悔,需要知道這10件事!
1、年收入低于80000元的「窮人」別買車,不解釋,買過就知道了,真要買車,農村人比城裡人買車的實用性大。
2、很喜歡的車型也要車比三家,不要在11月~次年2月買車,這時候優惠少,每年4月出手優惠大。
3、寧選雞頭,不選鳳尾,買BBA的入門級,就是打腫臉充胖子,關鍵嘴裡硬,心裡可後悔。
4、一年開不到10000公里,建議別買車,那些喜歡給車長期罩車衣的人,小心把車給停壞了。
5、任何車型,不要買高配,那是交智商稅的;可買低配,一般銷售會告訴你沒有現車,應為低配壓根別人不想賣,因為沒賺頭。
6、三口之家或者四口之家,不要買MPV,因為性價比不高;首輛車最好買轎車,10萬的轎車比20萬的SUV舒服。
7、不要迷戀合資車,特別是減配嚴重的車型,也不要過分依賴汽車銷售排行榜,那個就是花自己的錢買一輛別人喜歡的車。
8、不要買新車型,不然成了 「小白鼠」,價高性能不穩定,關鍵還有安全隱患
9、朋友、銷售說好的車,不一定好;陌生人說差的車,肯定差,買車前多去論壇看下車評。
10、賓士不過S,寶馬不過7,奧迪不奔8,沒有全款買豪車的經濟實力,就別做豪車夢,普通人買10萬代步車足矣。
寫到最後:
買車還得看三大件: 發動機、變速箱和底盤,只有這個靠譜才算好車,至于其它的配置看個人需求,別人說好的配置不一定適合自己。
但有一點大家要明白: 主動安全、被動安全配置,越多越好,因為這些關鍵時候能保命。
比如:ESP車身穩定系統、ABS防抱死系統、側安全氣囊(氣簾)、AEB主動刹車系統、胎壓監測、盲區監測等, 總之安全配置多多益善。
總之,下面這些都是汽車上雞肋的功能配置,看看有多少車主花了冤枉錢?自動啟停、遠端啟動、主動刹車、自動泊車、HUD抬頭顯示、車載導航、大燈清洗、記憶座椅這些功能,如果考慮經濟因素,那就都沒必要選配,大家覺得其中哪個功能雞肋?
代表者: 土屋千冬
郵便番号:114-0001
住所: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
資本金:2,000,000円
設立日:2023年03月07日